2013年4月15日

[Wedding] 美國戶外庭園婚禮 - 陽光草坪與花園雞尾酒饗宴

如果說文化之間有隔閡,「婚禮」應該是最能看出各國文化差異的地方了。



從傳統習俗,初次見面,朋友寒暄,伴侶互動到親情表達,都包含微妙且顯而易見的不同,就算在好萊塢愛情喜劇的宣傳之下,幾乎全世界都有西式婚禮公式可套用,可是除了"I do"之外,卻好像對於這陌生又熟悉,浪漫又熱鬧的情景一知半解。


《觀禮篇》


在美國,婚禮是非常正式的場合,除非新人特別要求或赦免,通常男生都必須穿西裝打領帶,女生則是洋裝、小禮服或晚禮服,連隨行的孩童也都精心打扮過,小男生穿小西裝,小女生穿小洋裝、小禮服,還不會說話步行的幼兒不太會被帶到婚禮,除非個性非常安靜穩定,否則爸媽自己也想享受一天「兩人世界」,據說孩子出生以後就很難擁有的兩人世界,開懷對飲,慢歌節奏響起,雙雙拉進舞池複習約會時的心跳。跟兩位新手爸爸聊到這話題時,其中一位邊斟白酒,邊不斷叮嚀我們好好享受還沒有孩子的新婚生活,另一位說"One is twenty, two is zero",原來他跟老婆帶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小姐弟,小姐弟在新人進行儀式時的可愛模樣殺了我不少記憶卡,可是不受控制的脫序行徑也殺了爸媽不少腦細胞,難怪爸爸抱怨「生一個孩子至少還有20%的生活品質,生兩個孩子全沒了」,接著捧好幾杯伏特加離開。


美國婚禮除了宴客之外,一定都有交換誓詞和戒指的證婚儀式,戶外儀式在加州很常見,四季氣候晴朗少雨,又有綿延不斷的優美海岸,沙灘婚禮、海景婚禮、庭園婚禮都是首選,白天的湛藍天空刷上幾筆白雲,夜晚的星星佈滿天,偶爾還可以見到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等待儀式開始前,觀禮入座,同時也是社交活動的暖身時間,美國幅員廣大,從別州坐飛機來參加婚禮都有可能,還得再開車1~2個小時才到目的地,見到老朋友,美國人一定高八度假音加上大大的擁抱表示"OMG"的情緒,在台灣大概是用手指點點肩膀,等對方轉過頭,手掌朝外放在胸前斜45度角,抖抖手指,張大眼睛抿著笑容說「哈囉,好久不見」,這兩種情緒落差也太大,不知道是台灣的含蓄會得內傷還是美國的激動會腦溢血?


花園婚禮附上小陽傘供賓客遮擋太過耀眼的午後陽光,在金色夕照下,儀式過後,眾人移步前往雞尾酒會,美國新人則是利用這段時間跟著婚禮攝影師在會場找景點拍婚紗照,美國沒有台灣婚紗業這種「一條龍」的便利服務,美國傳統上,新娘會為婚禮買一件專屬的白紗,婚禮上白紗從頭穿到尾,頂多觀禮儀式加上可拆式長裙擺,增添氣勢,宴會再拿下,成為行動自如的長裙長度,雖然沒有像台灣新娘一次滿足三個願望的三套美麗造型,不過比起婚禮上忙著換妝髮禮服,美國新娘花更多時間與賓客同樂,更能體驗婚禮當天的感動。



《雞尾酒會篇》


婚禮佈置簡直是每個女孩心目中的浪漫夢想,鮮花、燭光、銀器、香檳杯,讚嘆之餘,進入雞尾酒會,也等於進入美國婚禮生存遊戲的第一關考驗─社交活動正式開展。認領了自己的名牌,上頭註明桌號,像開獎一樣心情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同桌的會是誰。遙想在台灣,應該嗑瓜子,吃小點,喝芭樂汁或柳橙汁或摻在一起做芭柳汁,東張西望尋找熟悉面孔合照自拍,此時此刻,我只覺得美國婚禮就像是世界縮影:我們同桌坐著美國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印度人、越南人,其它桌則是更多的美國人和些許的香港人與俄羅斯人,打完招呼,大家人手一杯酒,美國人總愛穿插幾句幽默的話,大笑完之後的沉默有點空虛。


雞尾酒會算是婚禮派對的暖身,觀禮時大家的焦點目光都放在新人身上,雞尾酒會剛好讓大家敘敘舊,或認識一下新朋友。酒保在酒吧調酒,服務生拿著點心托盤穿梭在賓客之中。美國的「小費制」牽到了婚禮還是「小費制」,雖然大部份的婚宴新人都會提供"Open Bar"的服務,讓賓客盡情享用吧台各式酒品,也就是俗稱的喝到飽,但是跟酒保點杯雞尾酒或葡萄酒時,大家還是每點一杯酒就在小費箱投個1美元意思意思。送到面前的起司、麵包、沙拉,我正在切取的是平時不常見的蔓越莓乳酪,吃得到真材實料的果肉,整體味道酸甜濃淡,符合女生的口味,搭配夏多內白酒也很出色!!


《晚宴篇》



在日劇洗滌下成長的人對於日本婚宴一定不陌生,尤其是「求婚大作戰」裡動不動就回到婚宴現場的橋段,讓人印象深刻,新郎新娘像會議主持人一樣坐在正對賓客桌的前方,和台灣主桌融入賓客桌的安排很不一樣,而現代的日本婚禮仿效的正是美國婚禮,新人桌被安排在舞台上或最受注目的地方,供大家繼續觀賞~而賓客如果喜歡,婚宴結束後也能將桌上的花藝帶回家,沾沾喜氣,重點是玻璃花器超實用的啊!!


婚禮小物做成杯子蛋糕的模樣,裡頭藏了真正給賓客的禮物,大家猜到是什麼了嗎?


晚宴正式開始之前,由新郎新娘的第一支舞開場,為接下來的餐宴和舞會拉開序幕。美國人不鬧洞房,自然也不玩整新人的把戲,唯一來亂的大概只剩「敲玻璃 討親親」,當賓客用刀叉敲打玻璃杯鼓噪起來,新人必須要回應大家的邀約,啾,一下。


有些婚宴場所將晚宴分兩個場地,用餐歸用餐,舞廳歸舞廳,這次參加的婚宴是餐會和舞會同一個場地。有些美國婚禮更是觀禮儀式在教堂舉行,再開車到另一個婚宴地點舉行宴會。


美國婚禮大多是吃自助把費,說是自助,但是還是有服務生幫忙分菜。端著滿滿一盤豐盛的義大利料理回到座位,我才頓悟,這樣上菜的方式才能讓桌面保持美觀,否則早在上菜之前,花藝佈置就被移走了,這樣用餐真是賞心悅目~


舉杯祝福新人,啜飲香檳,低頭享用新人精心張羅的美饌,有了美食和美酒,怎麼可能少了甜點呢?大家對美國婚禮的印象一定有一座如同藝術品的三層蛋糕,通常在用餐告一段落時,DJ或主持人會邀請大家將目光和閃光燈移到已經站在婚禮蛋糕前的新人上頭,準備切蛋糕囉!!回想起Big Fish和我的婚禮,流程走得跟美式婚禮一樣,也是從觀禮、雞尾酒會、第一支舞到晚宴,唯一不同的是切婚禮蛋糕的時間點,我們是觀禮完切蛋糕,將蛋糕發放到雞尾酒會供大家享用,傳統的美國做法是分享餐後甜點。



第一次和Big Fish連袂參加朋友的婚禮,禁不住新娘和伴娘的招呼被拉進舞池,也是第一次在別人的婚禮共舞,額頭靠著溫暖的胸膛,眼角餘光偷偷看向聲稱自己是跟嬰兒告假出來約會的夫妻,四目相接地搖擺著,情到濃時更深情一吻,我和Big Fish隨著節奏緩慢搖擺,只是環抱著他的手收得又更緊一點,幸福真的是一件容易感染的事。婚禮的DJ很會營造氣氛,浪漫的慢歌之間一定會穿插幾首吸引共鳴的快歌,例如會讓大家圍圈圈跳團體舞,婚禮就像個歡欣鼓舞的派對,題外話,去年和今年都還是聽得到騎馬舞,希望下次參加不要聽到可愛頌(Gwiyomi)......


《社交篇》


在台灣,我們可能多少熟悉俗稱續攤的"After Party",美國還有一種特殊的婚禮文化叫 "Pre-wedding Social",因為美國幅員廣大,跨州搭飛機參加婚禮是很正常的事,新人為了體恤親朋好友舟車勞頓,在婚禮前一天安排特別親近的親友聚會,包下餐廳、酒吧或包廂,同樣也是"Open Bar"的形式,讓親友小酌小聚。


不過共同朋友除了新人,也很少有別人了,現場可能認識不到1/5的面孔,點酒的時候自然而然跟身邊的人寒暄一下,酒酣耳熱之際,閒聊的話題也輕鬆許多,再不然,尷尬的時候用點酒當藉口離開,聊得起勁用"cheers"當暖場助興。


如果問我對美國婚禮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應該是觀禮時,互相交換誓詞後,夫妻一起完成的某種儀式,例如這場庭園婚禮,新人一起完成「點燈儀式」,四手同心燃起的燭光,有傳承愛與責任的意味,也難怪前一晚要買醉(這是開玩笑的)。送客時,每人都拿了一小管泡泡,列隊恭送新人走向甜蜜的另一個開始,只是有些喝醉酒的客人難免將泡泡往新娘的眼睛吹,迷濛中,應該覺得結婚果然特別感動吧(這當然也是開玩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